翻譯時要第一次就譯對

有時候覺得,要是自己認識更多艱澀、少見的英文單字,也許翻譯起來就會快多了。但轉念一想,似乎又不是這樣。每次碰到覺得不好翻譯的、猶豫不決的,往往是簡單的詞彙或片語(例如之前提到的 cannot begin to + V),只是沒把握自己譯對了,非得查個字典確認才能放心。萬一正好碰到進度落後或時程很趕的翻譯案子,搞不好就先擱著,待日後校稿時再來推敲。

問題是,有些句子一旦譯錯,往後回頭校稿時就算逐字句唸過,亦可能渾然未覺該處譯文有任何不妥,遂成為漏網之魚。由於校稿時主要是在潤飾譯文,除非碰到明顯不通或可疑之處,否則一般不會逐字句對著原文看。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,第一次譯錯時自己的確發現整段譯文念起來不通,可是卻「錯殺好人」--為了讓譯錯的地方通順,反而去修改原本譯對的句子,以致於產生通順卻不正確的譯文。如此一來,日後校稿時由於譯文讀起來通順,也就完全不疑有他了。

所以,翻譯時最好抱著沒有第二次機會的想法,盡量第一次就譯對。

可是,怎樣才能發現自己可能譯錯了呢?一個通用的建議是「在不疑處有疑」,但我覺得主要還是看譯者個人對譯出語的理解和敏感度,以及對翻譯品質的堅持。當然,翻譯的時程也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,畢竟細活終究得慢工熬。

Post Comments

技術提供:Blogger.